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年人精神赡养研究文献综述

 2023-06-02 09:06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生育观念的变迁,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峻,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向。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0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 2020年11月我国 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 18.70% ; 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 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 19.70%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急需探讨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人口迁移程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迅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

随着规模日益加大,传统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家庭的养老功能衰退,在农村普遍出现老人空巢化、独居化的现象。

子女因工作和生活迁移城市,使得独居老人在丧偶后无人陪伴、缺乏子女关怀,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和缺少文化活动,在面临情绪低落时,更容易会产生孤独、消极、苦闷无人诉说的心理状态,长期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因此他们的精神慰藉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如何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

通过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实务研究,一方面能够有效了解目前农村独居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及问题,突出并强调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探究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精神赡养服务的过程及其成效,促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为社会服务部门提供一套合理有效地解决农村独居老人养老困境问题的方案,为农村养老事业做出贡献。

二、 相关研究综述(一) 主要概念的界定1.农村独居老人本次研究中的独居老人涵盖在空巢老人领域,空巢是社会学中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指的是子女离开父母,老人独自生活居住的时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