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组织个性化推送中个人信息的界定与保护文献综述

 2023-05-21 07:05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迈入了数字时代。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兴的技术,伴随着具体应用的更新和推广,以具体产品的形式嵌入普通用户的生活。

但是面对新的技术产品,一般用户很难对技术的实现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其直观的使用感知构成了对产品的认知。

由于技术的实现过程往往和用户的认知存在差别,因此在使用感知上引起用户警觉的产品便更容易遭到质疑。

比如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个性化推送便是这种由于用户感知和实现过程不一致而导致用户担心自己个人信息被侵犯的典型技术应用。

用户基于这种担忧的心理,起诉该类服务提供商的纠纷,始于2015年朱烨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公司隐私权一案。

在该案中,争议的主要内容是基于cookie技术的精准广告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该案的裁判要旨在于:cookie技术收集、利用的匿名网络偏好信息虽具有隐私属性,但不能与网络用户个人身份对应识别,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无法确定偏好信息的归属主体,不符合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的要求,因而该行为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时至今日,精准广告以个性化推送的形式,广泛采用于众多平台组织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