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在有关县域公益直播的消费者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对公益直播的消费者持续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学者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模型和理论:兰德尔.科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SOR模型、5W模式,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县域公益直播的消费者持续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互动仪式链理论 互动仪式链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科林斯认为互动仪式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并且整个社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漫长的互动仪式链。
这一互动链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构,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参加社会际遇过程,并使这些际遇发生的自然空间拓展之后,社会结构就变得更为宏观了。
互动仪式链理论表明,在整个互动仪式形成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起来,而传统公益活动主要以线下场所为主,参与活动的人需要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才能形成身体在场感,从而实现仪式互动。
而如今在直播 公益模式中,用户进入直播间后便会突破个体行动、时间与空间限制与边界。
直播间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的体验和一种认知心理上的虚拟在场感,使用户和主播完成在同一空间的相遇。
学界目前对于互动仪式链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理论本身和此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推演,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互动仪式链理论融入新媒体当中,讨论该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应用。
曹宁珂、王喆[1]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央视主播朱广权联手李佳琦进行的公益直播进行探讨,探究公益直播带货的传播;余文琪[2]借用互动仪式链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公益 直播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研究如何获得成功的互动交流及对公益事业的影响;毛敬莲、陈锐[3]以科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从互动要素、互动结果两个要素分析主流媒体公益直播的基本运行机制,得出结论,现在的公益直播仍然遵循这互动仪式链的基本形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观点;艾则孜阿布都热依木,李露,张莉[4]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对电商直播的建构进行分析发现;刘妍[5]从互动仪式链视角出发,对主流媒体带货直播中构建互动仪式的构成要素、互动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直播带货取得成功的原因;张幸,刘娟[6]从柯林斯互动仪式链视角出发,分析当前电商直播的现状和问题,从微观情境整理和探讨现阶段电商直播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宗昊,王军红[7]以互动仪式链作为理论视角,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出现的媒介现象;陆柯羽,华诗瑶[8]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理论框架,涵盖该模型中的重要变量并引入了感知交互性、临场感与感知社会价值三个变量衡量电商直播的影响,从直播的参与者角度探究直播互动仪式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徐增展[9]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研究当前县长助农直播带货逻辑,得出直播参与者群体共在的具身性、定向屏蔽的边界性、关注焦点的复现性与政民情感的互通性四个组成要件成为互动仪式得以发生的动力机制;李润泽[10]结合游戏直播中的具体现象,文章对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互动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出说明,使用户在直播中的良性互动行为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Zhu和Ding[11]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式找出Government微信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仪式链;Goss等[12]基于互动学理论,明确情感在创造中的作用;Clarke等[13]根据互动仪式改变理论,研究如何长期保持包容性,他们认为构建和维持包容性是通过日常互动形成的,维持网络的凝聚力;Wang和Li[14]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观众的互动和参与直播的不同的影响因素。
上述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电商直播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对本选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在公益直播领域中,多位学者都使用了基于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这使得我的论文有一定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国外,虽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研究并不少,但是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的公益直播研究却很少,因此,这就代表着互动仪式链和公益直播相关联的研究还有欠缺,所以,相信本文利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将在网红经济下的公益直播中用户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方向,为公益直播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